鸦胆子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锐评大道如青天,我独不得出涂鸦诗话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 http://www.bdfzkyy.com/
若论当下中国诗歌现实,只能以绝望来形容。至于为何绝望,借用李白的一句诗歌便是:“大道如青天,我独不得出。”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,甚至一人手中。我应该成为矫枉过正的一剂最佳良方。总之,有一千多年前伟大诗人李白替自己发声叫屈,让我顿生诸多冲天豪气。这里,我愿意向大家推荐自己有关“怀才不遇”的创作内容,遥寄一千多年之前的李白,就教于各位读者。最初作如此尝试,其实是在《桃花依旧笑春风》一诗中。这是一首叙事诗,书写初恋的悲剧,也书写自己才华难遇的感慨。年少时,在我家庭院里无来由地生长着一株桃树。当是时也,我的确很是兴奋,在欣赏桃花的艳丽之余还能品尝甘美可口的仙桃,岂非人生一大快事。父亲却提醒我说:“这只是一株公桃树,永远也结不出果实。”这以后,经历过一段令人痛不欲生的初恋。与初恋痛苦诀别之际,她并亲手退还我为她书写的诗集。虽说如今之我早已释然,当时之我的确并无多诗歌才能,或许她的所作所为并非出于绝情,更多的还是出于一片善意。但在当时,我的确感到诸多的心灵创伤。多年以后,再次联想到无缘无故出现在生命中的这株“公桃树”。对我来说,“公桃树”其实是极具象征意味的: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与命运抗争,却始终无法结出象样的生命果实。我终于决定书写《桃花依旧笑春风》这样的一首诗,以追忆自己的初恋,聊以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慨。诗歌所以以《桃花依旧笑春风》为题,意在表明自己同中国古诗之间的继承关系。在叙述诸多人世苍茫之余,最终,在诗歌结尾处,我如是书写道:……我满怀羞愧黯黯然离开了故土,有十载光阴竟再未挤出一行字。“洛阳才子”只合颓然老病于他乡,“前度刘郎”栽下不堪结果的桃树。慈祥的老父亲如今已溘然长逝,埋葬在自留地那株桃树的近旁。遥知紫陌红尘桃花依旧笑春风,当能慰藉父亲饱经沧桑的灵*。可怜诗人乞食槟榔于寻常巷陌,耳边时常回味着父亲劝慰叮咛。嗟叹朵朵桃花又盛开去年枝头,往昔岁月翩翩萦绕在游子心底。也曾如桃花一般炽烈地相爱过,也曾努力抗争写下悲怆的诗行。半世辛苦遭逢,半生上下求索,却从不曾结出象样的生命果实。在阅读这首诗歌之余,诸多读者不免产生这样的疑问。书写现代诗,有必要如此掉书袋吗?对我来说,的确有必要,而且理当如此。我曾多次撰文指出这样一个事实,中国现代诗歌是以决绝地拒绝中国古诗的影响而发生发展的。诸如《雨巷》,其实就是“丁香空结雨中愁”的现代诗歌演绎。但是,由于同时期诸多著名诗人的否定,戴望舒先生也对自己的这首代表作产生了诸多质疑。这种质疑,不仅牵涉到他个人的诗歌创作,同时也关乎到一种新型诗歌创作模式之被盲目否定,即一种完全中国化的诗歌创作模式。同样,建国之后,尤其是先锋诗歌时期,对于中国古诗都产生了诸多不应有的怀疑态度。这种怀疑最终甚至到了完全丧失理性的境地,中国诗歌也因此跌落至历史所从未有过的最低潮。我的诗歌理念却与之迥然不同,那就是我一定要向中国古诗取经,并继而为中国诗歌开创一种全新的局面,以期开拓一种完全中国化的诗歌创作道路。因为这是一首多少有些掉书袋的作品,我想还是有必要做出自己合乎情理的解释。诗歌中:“我满怀羞愧黯黯然离开了故土/有十载光阴竟再未吐出一行字。”大抵因为初恋将我所著作的诗集退还于我,令我深受打击,我的确曾经想过从此歇笔。这样的诗句便是当时自己心境的真实写照。“洛阳才子只合颓然老病于他乡”一句,实则是韦庄《菩萨蛮》一句古诗词的现代性阐释:“洛阳才子他乡老。”大约才子都是无法拥有自己的故乡的。“前度刘郎栽下不堪结果的桃树。”唐代诗人刘禹锡书写过诸多有关桃花的诗篇,曾在当时引发太多的轰动。这里,诗人虽以“前度刘郎”自况,然则栽下的居然是株不堪结果的桃树,实则极言自己诗歌创作之艰难。接下来一段,描写父亲被埋葬于那株公桃树的近旁,表达的却是作为远方的游子对于故土深深的眷恋之情。这其中“紫陌红尘”引自刘禹锡诗:“紫陌红尘拂面来,无人不道看花回。”“桃花依旧笑春风”,引自崔护诗。或许对我来说,有朝一日平静安然地埋葬于故土之中都将只是一种奢望吧!接下来一节,“乞食槟榔”出自一则典故。刘穆之是“气吞万里如虎”之一代雄主刘裕所最为器重的大臣。刘穆之少时,家境贫寒,却每每不居小节地到其妻娘家蹭饭,食毕必求槟榔。史载“多见辱,不以为意”。有一次妻子娘家办喜事,特别嘱咐其妻不要让刘穆之到场。这位仁兄依旧不管不顾地前往。食毕按惯例求食槟榔。娘家人说:“槟榔是用来消食的,你连肚子都填不饱,吃槟榔不是越吃越饿吗?”可见刘穆之之窘境空前。对诗人来说,在此并非单纯的引用一则典故而已,蒙受着乞食槟榔之辱的又岂只是刘穆之一人?寻常巷陌,引自辛弃疾词:“斜阳草树,寻常巷陌,人道寄奴曾住。”一代名臣与一代雄主,在我笔下有如此沧桑的风云际会,亦是一种言不由衷的诗歌传奇吧!最后一节,诗人如此写道:“也曾如桃花一般炽烈地相爱过/也曾努力抗争写下悲怆的诗行。”极言自己诗歌创作道路的艰辛。应该说我之诗歌追求一定难于为常人所理解,也一定是一条异乎艰难的道路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,我是一种全新的诗歌道路的拓荒者,让中国古诗在现代诗歌中大放异彩,使得现代诗歌能承载中国古诗之光荣传统,这是一条著名如戴望舒所远没有走通的道路,是一条中国所谓先锋诗人们所绝对不敢想象的道路。在这条道路之上,我甚至无法期待有同道者,也难于找到自己的知音。个中惨状只能以孤独求败来形容。至于“半世辛苦遭逢”,节选自文天祥著名诗篇《过零丁洋》:“辛苦遭逢起一经”。“半生上下求索”,引自屈原诗: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”诗歌结句:“却从不曾结出象样的生命果实,”这句诗倒是百分百版涂鸦诗话,无他,聊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触而已。曾几何,中国出版社为赚钱不惜编撰一些荒诞不经的所谓医书。我曾著十四行诗《昔闻上医医国》讥讽如下:昔闻上医医国,今日庸医风靡。杜撰所谓医书,视生命如儿戏。出版单位牵头,动辄数万册计。不惜蒙骗百姓,相互沆瀣一气。诗人写就巨献,廿年无人问津。求爹告奶不灵,难免有泪如倾。看来若要出书,得做庸医才行。这里“上医医国”是则典故,意指第一流的医生是可以医治一个国家的,这正如同第一流的诗人必将引领一个时代诗歌潮流。当然,中国出版社之黑幕,远非世人所理解的如此之简单。关于出版社的对于中国文化事业的戕害,我会另外书写文章以彻底曝光,请相信我,我的批评一定是最为深刻的,当然也是最为慷慨激昂的。并非所有的中国特色都是值得称道的,诗人对于这样一种出版现状只能仰天长叹而已。正因为中国出版社过于唯利是图,更加剧了诗人之怀才不遇。在另外一首十四行诗中,诗人如此写道:我原本只是质朴无华一块璞玉,命运却一定将我打磨成和氏璧。李白书写怀才不遇,无外乎: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篙人”之坦率。当下之中国却是一个诗歌遭致最大质疑的时代,诗歌是绝不可能如此直抒胸臆的,因此必须寄予自己的诗歌创作以特别的书写技巧。这节诗歌中,“我原本只是质朴无华一块璞玉”,貌似谦虚,“命运却一定将我打磨成和氏璧”却是极度张扬的。要知道“和氏璧”曾被作为国玺,是一个国家的象征。以“和氏璧”譬喻自己,应该是对自己惊世才华的一种期许与肯定。或许有朝一日我将代表着一个诗歌时代,代表着中国诗歌的未来也未可知。在此之前,我一定会作为一种怀才不遇之落魄者而存在。“故天将大任于斯人也!”我曾书写过一首古体诗《咏桃》:尽言三月春光好,绯红万朵花满堤。泽畔昨夜风吹雨,点头朱衣一时稀。这里“点头朱衣”为一则典故。宋代著名文豪欧阳修曾主持嘉佑二年的礼部大考。考毕阅卷,每逢看到惊世之作,欧阳修便感觉着自己身后似有一红衣之人颔首点头。回头一看却空无一人。欧阳修将这一奇遇告之众阅卷考官。大家都赞叹不已。神乎其神的是在当届考试之中,果然发现一大批才俊,包括苏轼、苏辙、曾巩等皆名列前茅。后人遂用“朱衣点头”譬喻慧眼识英才。这里“点头朱衣一时稀”,大意是说慧眼识英才之人便如同桃花般纷纷零落。诗歌如此设喻,实则另有所指。读者应该是能从诗歌中感觉到自己的愤激之情的吧。需要说明的是,我曾在其他诸多诗篇中书写怀才不遇的内容,甚至包括脑洞大开的荒诞派诗歌叙事创作。关于此,我将在下文中予以介绍。敬请期待!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